最近,古天乐在发言中提到,尽管自己选择了减少片酬,但依然没有人愿意投资;而TVB的鲁振顺也公开表示,自己67岁了铭创配资,收入竟然不如洗碗工。这样的行业困境让人不禁思考,港片和港剧的现状不仅在衰退,甚至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悲惨的境地。
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艺人这个行业,是否真如鲁振顺所说的那么“惨不忍睹”。鲁振顺是在今年TVB内部的一个会议上说的,他直言:“我也得交租,过正常生活,做个全职洗碗工的收入可能比我多。”他还提到:“看到年轻演员扮老年人,为什么不找真正的老人去演呢?”再者,他还感叹:“我今年67了,做生意不如做熟人。”这些话有两个主要含义:一方面他对TVB的薪酬体系感到不满,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于现状的无奈。
展开剩余75%事实上,香港的艺人市场和内地的明星“片酬制”大不相同。由于区域的限制,香港的艺人几乎都受制于TVB的垄断,尤其是新人,想要获得曝光率,签约TVB是他们唯一的选择,因此香港艺人的选择面狭窄,也缺乏与公司谈判的议价权。举个例子,香港大部分二线艺人月薪大约6000港元,而三线艺人则只有4400港元左右。如果把这些收入和香港基层公务员年薪约30万元相比,艺人的收入几乎和普通打工人无异。
而TVB作为一个资方,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,掌控了艺人的薪酬。即便像鲁振顺这样的老戏骨,其月薪也仅有3200港元左右。而且,这还只是最基础的工资设定。根据工作时长,艺人可能拿不到全额薪酬,尤其是配角和绿叶演员,他们的收入更加不稳定。
鲁振顺还提到的“做生不如做熟”,其实也揭示了老戏骨面临的困境。即使他们资历深厚,工作时长也难以满足公司要求,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收入。而且,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选择兼职或转行,例如42岁的陈思齐开始在佛山卖鸡爪,女演员梁珈咏也转战商场卖首饰,甚至41岁的TVB男演员沈震轩开起了网约车。沈震轩表示,自己开车是为了“解压”,但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,这些艺人并不容易。
然而,相比之下,TVB的一些当红艺人转战内地后收入大幅增加。比如林峰曾说,在TVB时月薪为1.8万港元,而在内地拍戏时月收入可达15万港元;陈荣峻在TVB工作40年,月薪只有3000港元,但一到内地工作,10天的收入就能抵得上他在TVB一年的薪水。
不仅普通艺人感到艰难,那些背后资方和大明星也不容易。古天乐在今年3月末参加“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”时提到,香港电影行业如今已步入“寒冬”,市场萎缩严重,许多电影制片人甚至放弃了投资。香港电影近年来一直停留在旧有的模式,未能跟上时代潮流,导致观众失望。比如去年上映的《破地狱》,尽管票房达到了2.3亿,已经算是非常成功,但相比内地市场,《九龙寨之围城》的6亿票房更让人瞩目。可香港一年能够拍出多少这样的大制作呢?
古天乐还透露,原本计划在这两年拍8部电影,但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4部,剩下的几部能否启动仍然未知。且今年至今,香港开镜的电影不到10部。古天乐无奈地表示:“现在的问题不只是减薪,而是根本没有投资。”显然,香港电影的困境已经到达了生死存亡的关头,要想摆脱困境,行业内的改革势在必行。
发布于:江西省顺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